時間:2012-07-17
據了解,傳統煤化工主要分為,“煤-電石-PVC(6605,-40.00,-0.60%)”、“煤-焦炭”、“煤-合成氨-尿素”三條產業路線。前幾年因為利潤可觀,各地紛紛上馬煤化工項目,帶動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傳統煤化工生產國。
但由于缺乏政策引導,企業盲目性的建設造成地區之間存在產業雷同、重復建設的狀況,造成目前我國傳統煤化工產業嚴重過剩局面,不過由于對技術創新要求相對偏低,規劃優勢及成本優勢等因素對盈利的支撐作用,依然刺激不少大型傳統煤化工投資頻頻出現。 傳統煤化工項目污染大,物耗、水耗較高,加上前期盲目上馬,缺乏規劃,造成資源閑置和產能嚴重過剩,因此近年來以煤制天然氣、煤制烯烴、煤制油、煤制二甲醚、煤制乙二醇為代表的新型煤化工開始涌現。
由于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逐年提升,相對富煤的現狀,決定了煤炭深加工的戰略性地位,而上述新型煤化工產品主要是國家戰略產品或供應存在缺口的產品。因此技術性更高,更受國家政策支持的新型煤化工,成為投資熱點。
為規范煤化工行業發展,去年發改委下發《關于規范煤化工產業有序發展的通知》。通知規定,在在新的核準目錄出臺之前,禁止建設以下:年產50萬噸及以下煤經甲醇制烯烴項目、年產100萬噸及以下煤制甲醇項目、年產100萬噸及以下煤制二甲醚項目、年產100萬噸及以下煤制油項目、年產20億立方米及以下煤制天然氣項目、年產20萬噸及以下煤制乙二醇項目。
盡管國家鼓勵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,但是避免一哄而上造成產能過剩,“十二五”期間不會批準現代煤化工產業大規模發展,全國將僅有15個示范項目得到扶持,因此這些項目都申請在“十二五”期間開工建設,顯然是不可能的。“煤化工要想有一個較好的發展未來必須加大政策方面的引導,并淘汰落后產能,制定嚴格的準入門檻。”李訓軍說。綜上所述,對于新型煤化工行業來說,產品主要是國家戰略產品或供應存在缺口的產品,如果技術上能夠有進一步突破,對于改變我國“多煤、少氣、貧油”的局面將有較大幫助。因此國家后期政策變調有可能,但是應該會重點在新型煤化工項目。(詳情見網址) http://finance.sina.com.cn/chanjing/cyxw/20120717/084812585954.shtml